GO. SEE.

GO. SEE.

8.28.2017

experience sets you free


「如果想讓自己觀察事物的方式與眾不同,最有效的作法就是以各式各樣的新經驗來轟炸大腦。新經驗能夠解除過往經驗對覺察過程的桎梏,強迫大腦做出新的判斷。」



http://www.ithome.com.tw/node/67020


空白的必要



留白才可以有更多的產出,即使換了不同的顏色,還是要留一些沒有顏色的地方。



12.03.2016

and yet we live in loops

Robert Ford: Humans fancy that there's something special about the way we perceive the world, and yet we live in loops as tight and as closed as the hosts do, seldom questioning our choices, content, for the most part, to be told what to do next. No, my friend, you're not missing anything at all.

__Westworld 1.08




10.25.2016

一刻鐘的真空


閉關了幾天,雖然還是有出門,但內心是關著的。能量薄弱,精神需要很多的專注才能集中,不然就會感到自己的分子正在緩慢地飄離、擴散解體。

每天持續在youtube上面播放海浪的聲音,只有邊聽著才能把自己放回一起(put oneself together),接縫處用遮蝦膏藏好,恩,還是完整的人形。

在室內無法接近有電視的地方,facebook開著的電腦同樣會搗亂四周的平衡,是一種無聲的嘈雜。手機也是。一切的東西都好吵,街道,人群,網路,電影,畫面,眼神,慾望... 一切的一且都在騷動。

想要一刻鐘的真空,回到無,連重力都沒有。

一刻鐘就好

然後我便甘願重回這片泥濘的混沌


地圖。

"
...  
  我試著在可能的範圍之內,以繪畫創作為主軸,將過去自己所創作的立體作品、版畫、攝影、照片、貼畫、聲音、繪圖等作品,與自己的距離、邂逅和思考等,徹底轉換成語言。

  基於這樣的念頭,我努力每個月設定出一個主題,不過,卻總是會產生微妙偏離,我常常覺得,只要踏上通往大馬路的巷弄,不知不覺就會突然發現自己走在馬路後方的全新小徑。 以什麼樣的觀點,將直接連結到創作的衝動和思維,轉換成什麼樣的語言,才可以順利傳達給人們?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結果,卻總是重複陷入一股無法順利轉換的焦慮當中。

  不過,我微微感覺到的,那種「每次都無法傳達的焦慮」,最終總是會讓我動手進行畫作或文章的創作。

  這回有機會再次閱讀,以每個月不斷逼近的截稿時間為目標,從各種角度,針對自己認為難以化為語言的事情進行思考,讓我感到非常幸福。

  在本書中我也提到了,某天,在進行剪貼簿的創作時,我腦海中突然浮現地圖這個字眼。拼貼的行為,感覺就像是針對自己內心的地形進行地圖製作。當時,我以為那只是自己的幻想,但之後,我認為每一個人內心都有以各種不同形狀呈現的未完成地圖。

  以什麼樣的方法、和這種內心地形產生什麼樣的關係,或者完全無關,就因人而異了。

  就算這始終是張未完成的地圖,但我非常想透過某種表現方法,盡可能在內心中感受到的地形中來回漫步,即使很模糊,可能的話,我還想看看燒炙出的地圖,就算只有一瞬間。

..."



____ 後記。大竹伸朗《看不見的聲音,聽不到的畫》




2.16.2016

照片

沒有什麼要躲藏,也沒有什麼要現給人看
沒有要營造什麼氛圍
就是老老實實的,記錄

去哪裡玩,長髮短髮,夏天冬天

像爸爸幫媽媽拍的照片
有些糊掉,有些拍到手指
那些真實的私人的片刻

能夠這樣地被一個人看著,一起一點ㄧ點地長大,或許也就足夠了